高腳馬球是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苗族群眾在生產勞動中產生的一項體育活動。彭水盛產柚子,由于樹高果大,采柚子時需要男青年腳綁高腳馬,手持長柄竹耙,把柚子從樹上擰下來,并迅速接住放進竹簍。根據這一勞作過程,勤勞智慧的苗家人創(chuàng)造了高腳馬球這一傳統(tǒng)體育項目。
高腳馬球的場地為長24米,寬14米的平地。一條中線將場地分為兩個均等的場區(qū),在中線的中點畫一條直徑3米的圓,稱開球區(qū)。在端線距邊線4米的點上,分別畫一條3乘6米的矩形,稱禁區(qū)。分別以端線的中點為圓心,以5米長為半徑畫一半圓,稱防守區(qū)。兩個半圓的弧頂上分別畫圓點叫罰球點。在端線外的中點處各安放一個高1米,寬2米,深1米,成撮箕形的竹編球門。
高腳馬用木方制成,馬鐙距柱端為30至50厘米,鐙面長18至20厘米,寬8至10厘米。柱體與小腿接觸面應柔軟,綁帶應結實。球桿用竹制成,半徑不得大于4厘米,長為1.4至2米,前端為爪形,爪寬25厘米,深4厘米,爪距5厘米以內。球用竹編成,直徑為15至20厘米,重200至300克。進攻隊員技術有推球,用爪端推球。停球,用球桿或爪端將球停住。勾球,球如果失控,則可用爪端進攻。
1999年8月和9月,重慶市首次組團參加分別在拉薩和北京舉行的全國第六屆少數民族傳統(tǒng)體育運動會,重慶市代表團表演項目高腳馬球獲銀獎。
參考文獻:
國家體育總局,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中國少數民族傳統(tǒng)體育集錦.人民體育音像出版社,2003.
重慶年鑒編輯部編著.重慶年鑒2000[M].重慶:重慶年鑒編輯部,2000:325.
編輯:體育文化發(fā)展中心 劉夢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