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傳統體育文化—投繡球

  投繡球是廣西壯族民間普遍開展的一項傳統體育活動,在廣西百色、柳州、南寧、河池等市廣泛流傳。據廣西《寧明山臨摹》花山壁畫資料考證,壯族投繡球的歷史可追溯到兩千多年前。但當時用以甩投的是青銅鑄制的古兵器“飛砣”,飛砣多在作戰(zhàn)和狩獵中應用。后來,人們將飛砣改制成繡花布囊,互相拋接娛樂。到了宋代,逐漸演變成壯族男女青年表達愛情的方式,甚為時興。據宋代詩人朱輔的《溪蠻叢笑》中記載:“土俗歲極日,野外男女分兩朋,各以五色彩囊、豆粟往來拋接,名飛砣。”用“飛砣”命名的五色彩囊,便是后來的繡球了。宋人周去非在《嶺外代答》中的記述更為明顯:“交址俗,上已日男女聚會,各為行列,以五色結為球,歌而拋之,謂之飛砣。男女目成,則女受砣而男婚已定。”之后,投繡球風俗已是一種青年男女社交娛樂形式和一種民族傳統體育活動。

  每逢春節(jié)和“三月三”歌圩時,壯族群眾都要舉行投繡球比賽活動。投繡球的一種民間形式是男女分甲、乙兩隊,甲隊選出兩名歌手投繡球至乙隊并唱一首歌,乙隊接到繡球后派兩名歌手在最短的時間內將球送還甲方,并回歌一首,如此循環(huán)往復。參加“送球”、“還球”的歌手一般都是7步成詩的民歌高手。投繡球的另外一種民間形式是在場地上立一高10米左右的木桿,桿頂釘有中間挖成圓洞的模板,男女分列兩旁,將球投向圓洞,以穿洞而過者為勝。

  近年來,經過規(guī)則整理的投繡球活動,已經成為一項對抗性的傳統體育項目。

  高桿投繡球比賽是在長26米、寬14米的長方形場地舉行,場地中央立有高9米長桿,桿頂豎裝一個直徑1米的環(huán)形投球圈。比賽使用的球是用結實耐磨的綢布或花布作外層,內裝細沙石,球體系一條90厘米的長繩做拋投引繩,比賽時需準備5種不同顏色的繡球各3個。比賽時,運動員在一方向的得分區(qū)內將球拋向球圈穿圈而過,使球每落入另一方向的得分區(qū)內1次即得1分。高桿拋繡球比賽有團體賽和個人賽,團體賽和個人賽均分上下兩個時段進行。團體賽的上下半時各為10分鐘。上半時上場的是5名女運動員,下半時上場的是5名男運動員。參賽隊在每場比賽的規(guī)定時間內,將10名運動員投球穿圈次數累計相加之和即為全隊的總得分。比賽中,運動員將球拋出之后,要迅速跑向落球區(qū),拾球進行反向投圈。個人賽的上下半時各為5分鐘,比賽其余規(guī)則與團體賽相同。

  圖片來源:nanning.china.com.cn/2016-06/12/content_8826101_10.htm

  背簍投繡球比賽是一項團體項目。背簍投繡球的比賽用球采用禮品繡球,直徑為6厘米,重約80克,所系引繩長度不限,比賽場地設有投球區(qū)和接球區(qū),比賽時間為3分鐘。比賽可分男子比賽和女子比賽,參賽隊則每隊上場5名運動員。其中,4名運動員為投球手,每人限投6球;1名運動員為接球手。投球手在投球區(qū)內向另一端的接球區(qū)投擲繡球,接球手則必須身背竹背簍,背向投球手,在接球區(qū)內將球接入背簍內,姿勢不限,每接1球既得1分。以在規(guī)定比賽時間內得分高者獲勝。如有投進球數與別的參賽隊相同,則以用時少的隊名次列前。

  投繡球自古就是一項具有豐富內涵的民族文化,其活動簡單易行,不但具有社交娛樂作用,而且能健身強體,深受壯族人民喜愛。20世紀80年代初,廣西挖掘整理出了“拋繡球”這個項目,并制定出相關的比賽規(guī)則和裁判法,經過加工整理的拋繡球活動已成為一項由“拋”改為“投”的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2001年10月,舉行首屆廣西投繡球比賽,進一步推動投繡球運動的發(fā)展。2002年10月,廣西第十屆民運會拋繡球的比賽,在原來高桿投繡球的基礎上,增設背簍投繡球項目,增補相關的裁判規(guī)則,豐富了投繡球的趣味性。2006年,投繡球成為南寧地區(qū)中考項目之一,南寧成為全國第一個將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列入中考的地區(qū)。這項活動廣泛的傳播和開展,已成為當今世界體育發(fā)展與進步的重要推動力量,其具有的民族傳統文化內涵及具有強身健體、培養(yǎng)意志品質等的價值也將得到充分的展示。

  參考文獻:

  何衛(wèi)東,伍廣津.廣西壯族投繡球體育文化發(fā)展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5,(02):38-40.

  李富強著,其命維新:壯族傳統文化保護與發(fā)展實踐論[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4:176.

  鄒志兵,覃立成,蔣東升主編.新編大學生體育文化與健康教程[M].北京: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13:224.

  林繼富.中國民間游戲總匯球類卷[M].長沙:湖南文藝出版社,2016:6.

  《中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大全》編委會編著.中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大全上卷[M].沈陽:遼寧民族出版社,2017:233.

  北京體育大學,北京市民族傳統體育協會編.民族傳統體育集錦[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9:179-180.

  編輯:體育文化發(fā)展中心 中國體育科學學會體育史分會 陳沫

? China Sports Museu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體育博物館版權所有
ICP經營許可證:京ICP證030713號 網站-2 京公網安備11010102000807號
本網站由華奧星空科技發(fā)展有限公司提供制作及技術支持
客服及報障電話:010-67158866-800 客服及報障郵箱:800@sports.cn